栏目列表

COLUMN LIST

智库团队

工作格言:不可能的事是学悟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工业4.0、商业模式、品牌策划、智慧园区。 罗立成,上海慧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登云科技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产业供应链O2O系统营销创造者……[查看更多]

效率与质量的呼唤“机器换人”但缺少驾驭机器

作者:huifu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8-01

 “招工难”的哀叹还在耳边回响,“机器换人”已悄然而至。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却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换人”有了市场。更深层的背景是,推广和应用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高产能并提升产品质量,帮助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资料显示,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仅有30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还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我国刚刚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招工难”倒逼1台机器人顶10个劳动力
  眼前的这条LED灯具AMS系统生产线,是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拓普利光电公司请机器人研发制造团队专门量身打造。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以LED球泡灯智能化机器人制造与检测装备为例,每天生产2.4万只产品,将从原定的120名员工减少为12名,即少用一线员工108名,按人均每年工资4万元计算,可节约432万元(不算间接管理成本),一年内回收此设备的所有投入。
  同样位于示范园区的汇能电子,生产线也实现了一场革命。拥有高频变压器、低频变压器、互感器智能化机器人制造装备各一套,高频变压器、低频变压器智能化机器人检测与装盒装备各两套,互感器智能化机器人检测与装盒装备一套。以高频变压器智能化机器人制造装备为例,每天生产1.5万只产品,从此前的100名员工减少为6名,少用一线员工94名,按人均每年工资4万元计算,每年节约了376万元(不算间接管理成本),一年内回收此设备的所有投入。
  公司总经理潘长金说,这些机床大都上了数控,提前输入技术参数,加工过程无人操作,一台数控插齿机就是78万元,自动化程度走在同行前列。为了投入这些自动化设备,近3年老潘花了580万元。老潘曾算过一笔账,上了自动化设备,用工至少减少了 30个,目前公司年人均5万元算,一年就是150万,3年投入通过人工也基本省回来了。
  “沿海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内地的劳动力资源,可近年来,同样出现了招工难。如此被动招人,不如主动买机器人。”拓普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苏山山说。“机器换人”也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解了急。“不少企业把政府帮助招工作为落户的条件,有了机器人,提这样条件的企业越来越少了。”一位在示范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士说。
 
效率与质量的呼唤“机器换人”催生机器人产业
  为拓普利光电公司打造智能化生产线的企业,是今年落户示范园区的马鞍山联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明介绍,联邦智控“机器人”项目总投资3亿元,2年内建成,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00台套电子产品制造专用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短短半年时间已“牛刀小试”,为示范园区内的托普利光电、诺斯达电子、太时芯光等电子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的生产和检测支撑。
  马鞍山远荣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落户示范园区的第二家机器人制造企业。该项目由深圳远荣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这一项目计划在示范园区建设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生产项目及机器人技术展示中心,预计2017年产值可达1.5亿元。项目负责人蒋建设介绍说,远荣凭着自身的实力,2008年成为abb中国地区合作伙伴(ABB集团位列全球500强企业,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并于2009年当选为ABB亚洲地区“十佳合作伙伴”,之所以在内地开辟新的基地,就是看中了新兴的市场需求,目前已为示范园区的一家企业开发出一条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机器人产业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本土企业的参与。坐落于当涂县太白镇工业集中园区的马鞍山市恒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为马钢公司做配套加工的小微企业,去年挂上了“马鞍山市焊接机器人技术中心”的牌子,与哈工大、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引进人才,加大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工作;通过外专局,聘请国外专家指导;加入机器人联盟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引进德国获得金奖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开发无需编程和示教的焊接机器人,在焊接工件时,不需要工装夹具,机器人按人手指的位置进行焊接、切割等工作。总经理章功国说,焊接机器人产品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十四机械类第30.智能焊接设备项目》,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焊接机器人撑起了恒毅机械的技术脊梁,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在管理、销售等方面来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在上海、江苏、广东、辽宁等地设立多个销售分公司。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马鞍山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机器换人”的难题缺少驾驭机器人的人
  “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现在缺的恰恰是人,缺的是技术型的人才,技术型的技工、技术型的工程师。”从企业主到政府经济管理人,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机器换人”也遇到了制约瓶颈。对一些制造类的企业而言,机器人并不好驾驭,工业机器人本身是比较专业的产品,无论研发还是应用,都需要懂制造工艺,懂机器人编程、安全、机械、电等,坏了还要会简单的维修。可这样的技工太少,机器人应用推广还需补上人才培养这条短腿。
  好在一些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得益于机器人生产的超稳定性和精细化,落户示范园区的绿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精密铝镁、锂镁合金电子冲压件,这种目前用于替代电脑、手机等注塑外壳的新产品,很受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多家知名电子生产厂家的青睐。公司董事长王清汗说,机器人不能包办一切,最终还是靠人来掌控。目前的120名员工,有一半是从本部基地抽调过来的,下一步,将用省下来的人才成本用于新员工培训。
  与从沿海来的大企业一样,一些本土中小型企业也悄悄地用上了机器人。位于当涂县石桥镇的力鑫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厂子不大,技术含量却不容小觑。车间里30多台各式机床全部运转,也只有不到10名工人在打理。
 
n  gE0b@�NTe='font-size:12.0pt;font-family:"Helvetica","sans-serif"; color:#3E3E3E;mso-font-kerning:0pt'>“机器人”引入生活。这条道路显然比日本要好走得多。
  中国暂露头角
  相比日本企业对机器人的钟情,在中国国内,由于技术积累的劣势,人形机器人落后于美日等国家,仍然主要处于高校研究的阶段。
  目前,哈工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的机器人研究在国内颇具名气。企业方面,如新松等知名机器人公司还是以提供工业生产为主,尚未有人形的民用级产品问世。
 
讯飞语音
  在软件方面,中国科技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没有硬件那么大,诸多实用化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问世。其中,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近来在图像识别方面奋起直追,招募了一些像吴恩达、余凯这样的人工智能专家。今年初百度也声称识别错误率上已经低于微软和谷歌。不过,本月ImageNet爆出百度作弊的“丑闻”,让原本公布的研究成果不可信,也为百度人工智能团队抹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另一家科技公司——科大讯飞无疑在中文语音识别上处于领先地位。借助智能机的发展,科大讯飞推出了手机上的语音输入法和语音助手。而在这之前,该公司的文字转语音技术就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相较于美国企业,本土企业在中文语音技术上具有民族情感与政策扶持的优势,已在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中率先展露头角。
  结语
  日前,鸿海与软银、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机器人”Pepper有着明显的日系特征,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虽不算太贵,但和手中移动设备相比,并不具备价格优势,若和美国亚马逊推出的180美元智能音响Echo相比则劣势明显。而Echo也一样能做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发声的功能。
  从亚洲文化来看,日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显然是要做出一款外形友善的智能机器人,它承载着更多情感的角色,而非呼之则来挥之即去的助手。我们对Pepper也不必期望过高,毕竟它只是第一代产品。况且1万美金的价格和试水的发售量,也让我们对它背后的技术支持产生怀疑。
  Pepper的推出是亚洲地区的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但若要在这个领域有更大作为,日企、台企和大陆企业还应该在软件上奋起直追,而不是把机器人做成徒有其表的玩具。
 
2

版权所有:上海慧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31287号-1

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