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COLUMN LIST

智库团队

工作格言:不可能的事是学悟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工业4.0、商业模式、品牌策划、智慧园区。 罗立成,上海慧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登云科技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产业供应链O2O系统营销创造者……[查看更多]

行业前瞻:机器人“联姻”机床,能否颠覆制造

作者:huifu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8-01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工业机器人企业及数控机床企业该如何顺应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制造产业又将如何迎接机器人“风暴”席卷下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机床制造业而言,这是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
当机器人与机床结合,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额约为95亿美元。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左右,其中在亚洲的销量为14万台,几乎占到2/3,超过美国和欧洲市场总和。2014年,中国新增工业机器人57,000台,其中,国产品牌17,000台。其他则来自瑞士ABB 、德国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及发那科(Fanuc)、韩国现代重工等海外供应商。受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

  金属加工杂志社在CIMT2015期间发布的《第一届工业机器人用户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配备21台机器人,远远低于韩国的347台,日本339台,德国261台(见图1)。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企业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

机器人应用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1/3的企业(35%)自动化率在20%~40%,31%的企业自动化率在20%以下,自动化率较高的企业只有18%。这说明,虽然多数企业有使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经验,但企业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

  在工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从工业机器人的存量看,根据调查,所占份额最多的为焊接(包括点焊和弧焊)和搬运/上下料型机器人,分别为42%和34%。
  企业为什么选用机器人?调查显示,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是企业选择购买机器人的首要因素。

  报告中数据说明,目前企业现有机器人的使用水平还不高,机器人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商应该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帮助用户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最大化的发挥机器人的效率。

  根据调查反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器人整体稳定性比较好。对于所遇到的问题,集中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①故障维修难、维修成本高是反映最多的现象。②程序易出错和编程难,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熟练的机器人操作人员和编程人员。③稳定性、重复定位精度、工装等问题也比较常见(见图3)。

  希望机器人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能力和反映速度,加强对用户的编程和操作使用培训。
机器人与机床集成应用的主要形式

  在焊接、搬运、码垛、装配等大多数应用领域里,工业机器人是作为主机使用的。与此不同,与机床配套的机器人一般是作为辅机来发挥作用的。当前具体的应用形式主要有:

  (1)单机上下料

  单机上下料是机器人在机床上最典型和最成熟的应用。它比人工上下料更准确、迅速、安全。对生产批量大、加工时间短的中小零件加工,或需吊装的笨重工件而言,机器人上下料的优势特别明显。

  机器人与机床的结构关系分为机器人安装于机床外部和与机床构成一体两种形式。安装于机床外部的机器人,又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椼架式等类型。

  (2)机器人与机床组成柔性生产线

  由机器人承担工件的工序转换工作,与若干台机床组成柔性生产线,是一种比单机上下料更为复杂也更有价值的一种应用。在当前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这种应用场合下,机床布局取决于工艺路线和现场条件等因素。常见的有L型、U型和直线型、对面布置等形式,其中三台数控机床构成U型的布局,由一台机器人在场地中间进行工件转换,这种布局十分紧凑。
 
2

版权所有:上海慧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31287号-1

gd